Mob.13791086597 Wxid.13616203438
※家庭方案 ※商务方案 ※设备租赁 ※维修保养 ※更换滤芯 ※服务包年
苏州塞斯唛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37 9108 6597
微信号码:136 1620 3438
【梦幻小分享】为何反渗透膜时常蒙冤受屈? | |||||||||||||||||||||||||||||||
时间:2022-01-01 10:16:58 点击: 次 | |||||||||||||||||||||||||||||||
文 / 梦幻十六品牌创始人 胥坚军
【前言】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反渗透净水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可是,烦恼也随之而来。其中,家用反渗透膜在较短周期内脱盐率下降、产水量衰竭,已成净水机服务工作中的一大困惑。我们的售后人员通常是换膜了事,然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实,多数情况之下,膜性能下降并非膜本身质量问题所致,真正的原因往往被我们所忽视。以下,笔者将结合一些具体案例,试着分析家用反渗透膜性能衰退的原因,希望能为我们以后做好净水机售后服务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理解反渗透净水机官方定义】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家用反渗透净水机陆续进入全国各地市场,为此,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2001)附件4C,专门将反渗透净水机命名为“生活饮用水反渗透处理装置”,并具体定义“反渗透处理装置:以市政自来水或其他集中式供水为原水,采用反渗透技术净水,旨在去除水中有害物质,获得作为饮水的纯水处理装置”。而多数生产企业在其技术标准、说明书及宣传资料明确了反渗透净水机的适用水源为城镇自来水。 相对大型水处理设备,反渗透净水机是个较为简易的终端水处理系统,故称之为装置。它主要以城镇自来水为水源,是对自来水的深度加工,以此满足家庭或集团饮水需要;因而,反渗透净水机远不如大型水设备那样具强大的处理能力,更不可能替代自来水工厂。而实际情况是,反渗透净水机已大面积的进入非自来水市场,投入到各种不明水源条件下使用,特别是在水质较为恶劣地区直接安装反渗透净水机,其使用过程中往往是故障频发,家用反渗透膜也跟着蒙冤受屈,个中还引发了颇多误解。 近20年来,人们对家用反渗透膜抱怨最多的无非就是:在较短周期内膜的脱盐率下降、膜产水量衰竭。一方面,我国东西南北的水情十分复杂,甚至在一个县、一个乡镇范围内,其各处水质差异就已经很大,这就给我们净水机的推广带来重重困难。另一方面,反渗透净水机虽说是个较为简易的终端水处理系统,但其净化水质的任务也不是单靠家用反渗透膜独立完成的,它极其依懒于各处理单元的协同、各部件的配合。 因而,具体在一个区域市场销售反渗透净水机之前,先要了解各处水质情况,务必掌握当地“水质地图”;在具体承担售后服务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反渗透净水机产水慢、TDS上升等现象时,应综合考虑原水实际情况、系统配置合理性、以及各部件运行状况良好与否等,针对性的从水路、电路一一排查,切不可简单换膜了事。
【水中胶体颗粒或成堵膜原凶】 2006年春,台州郊区一家工厂安装一台400G反渗透商务机,使用28天4支100G反渗透膜即无法产水,换膜之后,仍是28天堵膜。换下的膜返至膜工厂检测,判断系原水中的胶体颗粒大量附着于膜表面,即产生“包膜”现象,经工厂物理处理后恢复了膜的产水量。后来,经笔者进一步了解后发现,该用户使用井水,虽然原水TDS 40ppm,但胶体颗粒较多。类似的情况后来在其他地区也多次遇到,堵膜元凶正是原水中的胶体颗粒。 水中胶体颗粒是许多分子与离子的集合物,天然水中的无机胶体主要是铁、铝及硅化合物,而水中的有机胶体主要系动物、植物腐烂分解而成的腐殖物,其中,以湖泊与水库的腐殖物含量最多,常使水呈黄绿色或褐色。 因水中胶体颗粒小(一般数十纳米到数十微米之间)、质量轻,体表面积相对大,故其表面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常常吸附着多量的离子而带电,同类胶体因带有同性电荷而互相排斥,它们在水中不能相互黏合而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各种不明水体导致包膜、堵膜现象) 【过高的回收率加剧膜性能衰退】 前几年,农村净水机会销流行。前年12月初,来自湖南的一位服务商反映,一个多月前,他承接了一个村60多台反渗透净水机安装,现已换膜50多支。于是,在笔者的安排下,该商从换下的膜之中抽取了3支样品,委托专业膜工厂帮助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是:在进水压力0.41Mpa~0.69Mpa条件下冲洗5分钟后,膜组件均无流量;同时,检测人员发现,膜的产水端与浓水端均堵塞严重,堵塞物质主要为碳酸钙与硫酸镁,分析系原水硬度较大、且反渗透系统产水率不佳导致。检测人员建议据原水实际情况加装有针对性的前置滤芯,并保障反渗透系统回收率15%~25%,以此减缓膜组件性能衰减,相应延长其使用寿命。 这类情况在反渗透净水机向农村普及过程中是带有普遍性的,如不掌握好当地“水质地图”,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这中间,我们已经提到了反渗透系统回收率的问题。传统常规膜50G、75G、100G等,系统回收率15%~25%左右;而近年流行的大通量膜200G、400G、600G等,系统回收率30%~50%左右;在市场应用中,应据原水实际情况,保障反渗透系统回收率在合理范围,如不顾原水好坏、盲目追求较高的系统回收率,那将加速膜性能的衰退。近几年我们发现,自吸型反渗透机将浓水直排到原水重复使用的情况并非个案,这不仅严重影响膜的寿命,甚至还容易损坏整个反渗透系统。
【膜应用中的“并发症”成因】 家用反渗透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影响之下也可能产生一些所谓的“并发症”,最典型就是在较短周期内膜的脱盐率下降及产水量异常这两个问题同时发生。今年5月中旬,山西一服务商将该省市场半年以来有问题的3支膜组件集中返厂检测。其表面“症状”都是脱盐率及产水量出了问题,但经膜工厂通水测试、拆开分析、结垢物分析等专业检测后发现3支膜性能不良的成因还是有所差异的。 其中一支600G大通量膜,仅用眼肉就能看到其表面附有大量结垢物,经与具体承担售后服务的经销商进一步确认,系用户将浓水直排于原水桶造成,这样,不仅使原水越来越浓,还容易造成浓水排放不畅,终损坏膜组件。另外一支400G大通量膜,也发现了膜表面附着较厚的白色结垢物、且分布均匀,判断原水硬度较大、且用水量较大,膜组件被结垢物堵塞基本无法产水。再有一支75G常规膜测试流量偏小、脱盐率偏低,经通红药水后发现膜组件有穿透,拆开后发现膜中心管周围有较硬的结晶物,导致原水直接进入纯水一侧,致使脱盐率导常,同时也发现膜表面附有大量结垢物。 造成家用反渗透膜出现类似 “并发症”主要是因为胶体污染,金属氧化物或难溶盐结垢造成的。其中,金属氧化物污染是指氧化铁、氧化铝沉淀于膜表面,造成部分堵塞,降低脱盐率和产水量;而结垢则是比较常见的,一般系由原水中的钙、镁离子超标,在膜表面形成白色结晶物,并从出口处断面开始沉积,此时,膜体开始变硬。有关白色结晶物的判定,即将物质放到PH3~4的盐酸中,出现大量CO2气体,则为碳酸钙。
(遭遇不同污染导致膜性能迅速衰退) 【设定耗材更换周期非常重要】 综合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反渗透净水机尽可能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避免高污染水源接触。如遇水质较差地区装机,需针对原水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浓水排放比率,同时,应使用有效的前置滤芯,并定时更换。说到滤芯更换,笔者是深有体会的。今年8月中旬赴内蒙与当地同行交流时发现,在一个县城的自来水环境下,部分商务机及售水机在较短周期内脱盐率急剧下降、产水量明显增加。为此,当地同行曾将问题膜寄至有关膜工厂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膜组件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氧化(余氯、溴、臭氧氧化)。 经了解,该县城自来水余氯常年超标,加上商务机及售水机在不同场所的使用量较难测算,前置滤芯更换周期往往不能精准把握,失效的活性炭滤芯仍在系统中使用,久而久之,加剧了膜组件脱盐层发生氧化反应、破坏膜表面。造成膜脱盐率下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水中的晶体或金属悬浮物使膜表面损伤,这同样是前置滤芯处理不彻底、或未及时更换前置滤芯造成。 今年春天,陕西一位售水机投资商投诉,其两支400G膜投入使用仅3个多月,脱盐率衰退到80%以内。后安排当地服务站现场察看,其售水机内置水表显示,从上次装膜至今过水量达350 m3以上,这意味着这两支膜至少生产了150m3纯净水,此外,该售水机前置滤芯未定期更换,而此处原水本身就差。就这种情况,也没太多好解释的,只想告诉这位售水机商:汽车行驶是需要花钱买汽油的,售水机卖水也是需要投资换耗材的。 众所周知,净水机在净化水质同时也在污染滤芯,因而设定耗材更换周期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仅以济南东郊小水厂水质为例:TDS400左右、硬度20德国度(ºdH)以上,售水机每次过水量达40 m3应更换前置活性炭滤芯,过水量达80 m3需更换反渗透膜。要求两支前置活性炭滤芯均采用碘值1000以上的进口炭料,且各区域还得据当地水质实际情况设置及调整耗材更换周期,千万不要让净水机变成了“污水机”。 (备注)余氯氧化判定(Fujiwara化学测试):余氯对反渗透膜产生氧化作用,出现明显的脱盐率下降的现象。大约1PPM的余氯在200~1000小时就可能使膜元件发生降解。余氯对膜的攻击速度取决于水质环境。在碱性条件下的速度比中型和酸性快的多。一般控制余氯<0.1ppm。氯胺虽然也具有氧化作用,但对膜的作用甚微,可不必考虑。所以为了防止余氯的氧化作用对反渗透膜产生的降解作用,我们要进行脱氯。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和药物还原两种方法将其还原成无害的氯离子。Fujiwara化学测试通过裁剪聚酰胺膜片分离层浸泡在吡啶及氢氧化钾溶液中,通过加热1小时后判断溶液颜色是否变化确定膜元件是否受到余氯氧化物破坏,如果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即证明膜元件是否受到余氯氧化物破坏。 【各部件运行状况良好很关键】 脱盐率下降还有一些是在膜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损伤所致。打开膜组件若为可见黑色污染物,这是净水机安装时活性炭冲洗不到位造成,严重的还会影响膜的产水量,甚至导致膜堵塞;若不可见污染物,但经染色试验,发现膜片被细小颗粒划伤的痕迹,这是膜前滤芯精度不够所致。因而,在此处笔者要再次强调:反渗透净水机虽说是个较为简易的终端水处理系统,但其净化水质的任务也不是单靠家用反渗透膜独立完成的,它极其依懒于各处理单元的协同、各部件的配合。 在近几年膜应用及市场服务中,还陆续发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部分非标膜壳内径与大密封圈(挡水圈)外径尺寸不匹配,导致浓水与进水串水;再者少数非标膜壳产水端内径与小O型圈外径尺寸不匹配,致使浓水与纯水串水;还有个别膜壳产水端内部受损开裂,或小O型圈老化及破损,都会造成浓水与纯水串水。这些问题多数是可以在膜组件安装时发现,且膜组件基本不会受损,更换标准膜壳、或更换O型圈即可解决。 但还有一些是对膜伤害较大、甚至不可逆转的问题。比如,膜片被撕裂是由于逆止阀失效、或根本未装逆止阀,纯水从压力桶回流,背压将膜的支撑层与脱盐层剥离分开,造成与中心管平行的裂纹,通常靠近外侧胶线,出现这种情况的,应更换品质较好、稳定可靠的逆止阀。 再比如,废水电磁阀或废水比损坏,或浓水排放不畅、甚至堵塞,此时,膜系统则处于极不正常的状况下运行,若不及时发现更换配件,那将对膜组件造成极大伤害,且往往不可逆转。由此可见,除了掌握原水的实际情况,针对性使用有效的前置滤芯、并定期更换,设置合理的系统产水率以外,反渗透系统各部件的运行状态是否良好,也直接影响着家用反渗透膜的各项性能。
【家用膜应用的常见状况应对】 一、进入冬季反渗透净水机产量急剧下降,这是否意味着膜已损坏? 就反渗透膜的特性而言,这一现象是极为正常的,全世界对膜测试的标准水温均为25℃,所有厂家所提供的系统回收率、脱盐率等参数,都是在这个水温条件下测试所得。水温每下降1℃,膜产量下降约3%,冬天水温偏低,室内水温与夏天相差约15℃左右也很正常,因此,冬天膜系统产水量会下降40%甚至更多,同时,浓水排放量也会相应增加。
二、为什么反渗透商务机时常达不到额定产水量? 影响反渗透膜产水量的因素较多,除原水水质、水压、水温以外,系统配置也影响着膜的产量。进水流量偏小、膜前压力偏低的问题,比较集中于大通量膜在商务系统的应用,如进水流量、膜前压力达不到膜的产水要求,膜组件是无法达到额定产水量的。以济南东郊小水厂水质为例,800G反渗透商务机额定产水量2.1L/min,系统回收率30%~50%,那么,按较小回收率推算,并考虑流量损失,进水流量应保持7 L/min以上,所以,建议前置滤瓶、进水电磁阀均采用4分口为宜。关于膜前压力,一般大通量膜的标准测试压力设置在0.41 Mpa ~0.69Mpa,膜前压力越高、产水量越大,但过高的膜前压力也会导致膜的使用寿命相应缩短,因而建议膜前压力设置于0.6 Mpa 左右为宜。
如果水质、水压、水温以及进水流量、膜前压力等系统配置均为同等的情况下出现这个问题,那就应该从膜的规格选用方面进行考虑了。因各厂家的膜片配方及卷膜工艺等方面存在差异,其技术标准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来说,采用进口膜片的大通量膜最低工作压力0.41 Mpa以上,采用国产膜片的大通量膜最低工作压力0.69Mpa。显然,在同等条件下,采用进口膜片的大通量膜在产水量方面占有一定优势。配备两支400G膜的反渗透系统如采用国产膜片的,其净水流量不及单支进口膜片的600G膜也就可以理解了。当然,国产膜片也有优势,比如价格优势,比如初始安装时TDS降得较快等等。 四、常规售水机选择双泵双膜好、还是单泵单膜好? 2017年12月,我们在自动售水机做过对比测试,原水压力2.5公斤、TDS385、水温4度、泵压6公斤,测试情况是,某牌国产膜800加仑(2支400加仑膜)产水量1.25升/分钟,CSM600膜片卷制的1支600加仑膜产水量1.15升,两者脱盐率均在90%以上。看来,水温对膜产量影响很大,某牌国产膜至少打了6折,而CSM膜片卷制膜也打了7.3折,从膜的特性来分析,这两种膜都是合格的。 相对来说,水温对脱盐率影响不怎么明显。通过多次类似的对比测试,我们发现单支CSM膜片卷制的600加仑膜与2支国产400加仑膜的实际产水量相差无几,因而我们作出一个选择,标准单仓售水机采用1支CSM膜片卷制的600加仑膜,替换原来的2支400加仑国产膜,而双仓售水机则采用2支CSM膜片卷制的600加仑膜,以满足不同市场的投放需求。 (1200加仑中央商用机柜产水量) 五、家用反渗透膜使用过程中脱盐率正常但产水量降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 这与泵的性能以及频繁启动有着直接关系。泵启动瞬间压力较高,造成膜片与产水隔网紧贴一起,这样后果是:膜表面受压而影响产水量,产水隔网上的平行流道被减少也影响产水量。还有一种情况是有机污染物诸如肥皂、油类、药剂污染等,有机污染物覆盖于膜表面,好象一层额外的屏障阻止盐的通过,此时脱盐率有可能提升 、但产水量却会下降。这正是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加强前置滤芯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六、为何反渗透净水机在市场应用中的脱盐率会低于厂家标准? 膜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脱盐率,有时高于标准脱盐率,但多数情况下会低于标准脱盐率,这是由于实际使用条件与标准测试条件完全不同。在工厂的标准测试条件下,原水为NACL溶液,膜的标准脱盐率表现为对NACL溶液的脱除率,而在市场的实际使用条件下,因原水中的离子成分不同,温度、进水量、压力以及系统产水率设置与标准测试条件也存在较大差异,所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到膜组件实际表现出来的脱盐率。
七、家用反渗透膜脱盐率应该达到95%以上、甚至更高? 行业里确实流传着此类说法,部分营销人员还将此作为一个销售卖点对外宣传。虽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工厂测试家用反渗透膜的脱盐率能够达到95%以上,但实际使用条件与标准测试条件完全不同(包括原水水质、水温、水压及进水流量、系统产水率设置等),因而,膜的实际脱盐率与标准脱盐率存在一定差异。 另外,反渗透净水机官方命名为反渗透处理装置,系以解决家庭或集团饮水为目的,其纯净度自然无需达到工业纯水的级别,也没有硬性规定家用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必须达到95%以上。鉴于此,多数整机厂的企业标准将家用反渗透膜的初始脱盐率设定在85%~92%之间。具体实施售后安装时,对膜组件通水30分钟以上,脱盐率达90%即可视为初始安装合格;在此,也建议营销人员适度把握对膜脱盐率的宣传口径,以免误导用户。 (脱盐率90%以上视作初始安装合格) 八、反渗透净水机出水有气泡,是不是膜组件已损坏? 反渗透系统所制纯净水表面出现一层泡沫似的白色气泡,或水面上有白色悬浮物,甚至还有一道道的线条,判断白色的就是气泡。就反渗透膜的特性而言,由于膜基质是疏水的,为保证水的透过能力,必须采取医用食品级的亲水剂来改性,而具有两亲性能的亲水剂也有利于泡沫的常胜与稳定,所以,若在反渗透系统所制纯净水发现水泡也属正常现象。解决办法就是拨掉电源、断开进水三通球阀,将储存于压力桶的纯净水放光,再开机制水一段时间,类似的气泡应会消失。 外界因素即自来水“发白现象”,这是由于水泵抽水过程、或局部水管维修过程吸入一定量的空气,在压力的作用下溶解于水中形成极细的气泡;此外,在管路输送水的过程中,水压及流量变数较大,极有可能导致自来水流出时夹带着大量细小气泡。以上水中的气泡,表面察看为乳白浊色,待静置一段时间后,气泡自然消失,水变清澈,这一物理现象不会影响水质。而反渗透系统净化水质的过程属于物理滤除方法,且整个系统使用的材料均为食品级,即使出现一些异常也属于物理现象,经专业售后人员妥善处理后即可放心使用。
九、怎样理解反渗透净水机在农村市场的堵膜事件? 因农村使用的井水、山水、河水、水库水、小水厂水等水源情况十分复杂,而反渗透净水机就是个较为简易的终端水处理系统,故称之为装置。它主要以城镇自来水为水源,是对自来水的深度加工,以此满足家庭或集团饮水需要。而实际情况是,正因农村水质较差,所以农村更需要净水机,因而,反渗透净水机已大面积的进入农村市场,投入到各种不明水源条件下使用,特别是在水质较为恶劣地区直接安装反渗透净水机,其使用过程中往往是故障频发。因此,反渗透净水机堵膜事件也就比较集中于农村市场了,当然,硬度较高的自来水也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膜堵塞现象。
十、如何应对反渗透净水机在水质较差地区的堵膜问题? 作为一个较为简易的终端水处理系统,反渗透净水机远不如大型水设备那样具强大的处理能力,更不可能替代自来水工厂。所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办法,都不太可能彻底解决所有的堵膜问题,且受到预算限制,我们也只能是尽可能采用一些简易手段来解决一部分问题。既然反渗透净水机主要以城镇自来水为原水,那么,其保护膜的前置滤芯,也是根据城镇自来水标准来设计的,这样的前置滤芯是很难应对各种不明水源复杂多样性及其变数的。这就要我们根据当地水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加装前置滤芯。 遇泥沙含量大的,可加装铜前置与PP棉等多个滤器逐级阻挡,如有条件的应采用石英砂滤器进行沉淀;胶体污染严重的,建议安装管道超滤;铁锰超标的,应加装锰砂滤器及曝气装置;硬度较高的,除加装前置滤器外,可适量加入食品级阻垢剂,有条件的应安装专业软水机。此外,选配耐污染性能更好的膜组件也很关键,如CSM抗污染膜75R、节水膜HR100;还应适当调整反渗透系统回收率,相应增加浓水排放量,并注意定时冲洗;每次上门服务时,必须检查废水电磁阀、逆止阀等关键部件是否正常。 (原水水质较差导致膜组件迅速损坏) 十一、是不是将回收率设置得越高越好? 回收率也称产水率,是指膜系统将原水转化成为透过水(纯净水)的百分比,膜系统回收率在设计时就已确定,是基于预处理的进水水质而定,其计算公式为:回收率=净水流量÷进水流量×100%。传统常规膜50G、75G、100G系统回收率15%~25%左右;大通量膜200G、400G、600G系统回收率30%~50%左右。 但并不是将回收率设置越高越好,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限度与标准的,单从净水机结构创新入手也是不够的,诸如水路、电路上的改造,采取诸如“浓水回流”、“调节废水比”等措施,水效问题有可能暂时得到解决,但对滤芯及膜的伤害极大。甚至为追求超高的产水率,将净水、废水比例调到5:1 、6:1 、7:1也是大有人在,在付出一定的改造成本与人工费用后,其后期运行的性价比并不理想,还极易引发反渗透系统运行的其他故障。 为此,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于2016年3月7日联合发布、实施的CQC 3212-2016《家用和类似家用反渗透净水机节水认证技术规范》4.4明文规定了净水机水效等级指标,如下表:
十二、反渗透系统如何选配水泵与电源? 简单、通俗而言,选配水泵主要测试泵的实际流量及工作压力,是否能满足反渗透膜的产水要求,包括进水流量、膜前压力;而选配电源主要考虑电源的输出电流是否满足水泵及其他电器部件所需最大电流,并保有一定余量。此外,水泵及电源的稳定性、耐用性也很重要,水泵噪声应控制在62分贝以内。以下为较常见的家用膜选配水泵及电源参考:
十三、反渗透净水机如何选配废水比? 作为单位概念而言,废水比是指单位时间内反渗透系统的纯净水与浓水的体积比;作为一个装置来说,废水比就是节流装置,也称限流阀。它有两个作用:一是保持浓水一侧有足够高的压力,以保证膜壳内的水透过反渗透膜具足够的水流动力,所以,正常情况下浓水压力与膜前压力仅相差0.01 Mpa;二是按一定流量比例排放浓水,防止水中离子、颗粒物等在膜表面形成沉积而造成膜的堵塞,水质较差区域应选配较大废水比,并注意定时冲洗。以下为较常见的家用膜选配废水比参考:
(废水比设置不当导致膜元件迅速堵塞)
选配膜壳主要考虑膜壳的尺寸对应膜规格,一般膜的规格识别是有规律的: 例1:CSM节水膜RE1812-HR100,RE代表反渗透膜,18代表膜的直径为1.8英寸,12代表膜的长度为12英寸,HR100代表节水型、抗污染、额定产水量为100加仑±20%。 例2:苏尔大通量膜SER3012-600,SER代表反渗透膜,30代表膜的直径为3英寸,12代表膜的长度为12英寸,600代表额定产水量为600加仑±20%。 十五、如何自行测试原水水质呢? 要想准确了解原水水质,最好的办法是将原水水样送当地专业检测单位检测并出具水质报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受预算及时间等因素制约,因家庭或小型工程业务,我们很难一一按规范操作。标准的城镇自来水问题不大,但遇井水、山水、河水、水库水、小水厂水等不明水源,还是有必要利用一些简单有效的“土方法”,来帮助我们大致掌握原水的实际情况,以便针对性的加强前置滤芯。以下为较为常见的自行检测原水水质参考: 1.以透明容器接上原水,通过摇晃、沉淀等办法,一般了解水的感官指标,包括泥砂、杂质、悬浮物、色度、异味等情况。 2.用TDS笔测试水原中可溶性固体总量。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可溶性固体总量应在1000ppm以内作为参考。 3.原水为市政自来水或其他集中式供水的,应以余氯试剂测试余氯含量,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出厂水余氯含量0.3 mg/L,管网末梢水余氯含量0.05 mg/L。 4.用硬度试剂测得原水硬度,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总硬度(以碳酸钙计)限值为450mg/L,约25德国度(ºdH)。一般12德国度(ºdH)以下称为软水,12德国度(ºdH)以上称为硬水。 5.将原水爆露于空气中24小时后察看,水呈淡黄色一般为含铁量超标,水呈黑色说明锰的污染严重,水呈绿色表示藻类及水生物较大量,水呈灰白色则有大量腐殖质及粘性颗粒,水质发红则说明铁、锰超标,水呈草绿色是含有硫化氯,水呈浅蓝绿色表示含有氧化亚铁。此外,还可以使用总铁测试剂来检测原水中铁含量,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饮用水铁含量不超过0.3 mg/L。 6.在操作第5点时,可用原水洗一块全棉毛巾,第二天晾干以后,手感越硬表示原水中胶体颗粒越多。这项测试最好同时以超滤水或纯净水清洗同样的全棉毛巾来作比对测试。 |
|||||||||||||||||||||||||||||||
137 9108 6597
601922921@qq.com
苏州市高新区狮山路111号6幢1723室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苏州塞斯唛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1055662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